趙鵬律師專業從事刑事辯護,自執業以來,參與承辦各類刑事案件百余起,涉及尋釁滋事、故意傷害、妨害公務、盜竊、危險駕駛罪、詐騙、組織賣淫、開設賭場、販賣毒品,職務侵占、非法經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合同詐騙、集資詐騙... 詳細>>
律師姓名:趙鵬律師
手機號碼:18621365625
郵箱地址:18621365625@163.com
執業律所: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
聯系地址:上海市漕溪北路88號圣愛大廈23層(徐家匯地鐵站八號口)
“不要輕易相信假冒公安、電信、銀行等人員所謂的安全賬戶?!便y行柜臺和自助提款機有各種各樣的提示,為何還會有很多人上當受騙?《法制日報》記者探訪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試圖探尋電信詐騙屢禁不絕的原因所在。
12名被害人被騙184萬余元
3月25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電信詐騙案。依靠電話欠費、信息泄露、報警處理、涉嫌販毒或洗錢、檢察官介入、交保證金六種手法,一團伙累計詐騙12名被害人超過184萬元,他們中少的有2000多元,多的則高達71萬元。
王女士就因為著了騙子們的道兒,被騙走57萬多元,成為受害者的一員。
“王女士您好,您在廣州肇慶辦理了一個固定電話0758-3837316,已欠費1663元?!?013年11月3日,正在家中休息的王女士拿起固定電話后聽到這么一番話。
“我從來沒有在廣州辦過什么電話?!毙纳苫蟮耐跖慨敿椿卮?。
“可能是身份信息泄露,建議您立即報案?!甭牭竭@里,確實丟過身份證的她心頭閃過一絲不安?!巴跖磕葎e急,我幫您轉接到肇慶市公安局?!?/p>
“你這種情況比較麻煩,只能讓公安局領導解決,我幫你轉接一下?!甭犕晖跖康膱蟀负?一位自稱劉警官的人說道。
電話轉到“領導”那里?!拔沂顷惱?經過調查,你涉嫌一宗很大的洗錢案,有10%的贓款劃到了你的賬戶,希望你能配合清查?!?/p>
“查詢過電話號碼,的確是肇慶公安局的電話,我便有些相信了?!彪娫捄髞碛直晦D到檢察官那邊。信以為真的王女士按其要求分別轉賬44.3萬元、13萬元。
依靠電話欠費、信息泄露、報警處理、涉嫌販毒或洗錢、檢察官介入、交保證金六種手法,2013年10月到12月間,被告人辛某、龔某等9人在柬埔寨王國金邊市的別墅內,先后詐騙王女士等12名被害人184萬余元。
作案手法日趨隱蔽
此案的主審法官陸光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個案件體現出當前電信詐騙案件的三個突出特點:一是作案手法日趨隱蔽。犯罪團伙人員假冒電信工作人員、公職人員,用虛假身份開設銀行卡,獲取被害人信任。二是結伙作案分工非常明確。團伙中有人專司收集被害人信息,資料準確,針對性強,有人專司誘騙、穩控被害人,各條線人員密切配合、環環相扣,才能取得最終成功。三是案件偵破和證據收集困難。為逃避公安機關偵查,被告人經常身處國外實施詐騙,并通過特定技術更改、隱藏真實電話號碼,使公安機關調查取證陷入大海撈針般的困境。
僅在2013年12月9日,該團伙就撥出電話759條。最終,王女士等12名被害人少則2000多元,多則高達71萬元,累計被騙超過184萬元。
3月25日,浦東法院一審認定,本案系有預謀、有組織的團伙犯罪,根據9名被告人在團伙中的犯罪情節和所處地位,判決辛某、龔某等犯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6年6個月到1年6個月,罰金6500元到1500元不等,退賠違法所得,發還被害人。
四種方法套牢被害人
統計發現,18件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占絕對多數,為14件,占近8成。而14件中,以公司為幌子詐騙的11件,詐騙422人,超過受害人總數的92%,詐騙資金143.8萬元,僅占20.6%。
詐騙成功的關鍵在哪里?據浦東法院刑庭庭長馬超杰分析,從18件案件的犯罪手法來看,套牢被害人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最常見的是小恩小惠型。馬超杰介紹,被告人以中獎送抵用券、IPHONE手機等或對投訴雙倍賠償等為誘餌,要求被害人支付高額手續費、鑒定費、公證費等。
第二種是愿者上鉤型。被告人通過百姓網、58同城網、趕集網或QQ聊天群發布出售二手自行車、代辦高額信用卡、貸款等信息,不主動聯系被害人,而是廣撒網,等著他們找上門。
“還有就是威脅利誘型?!瘪R超杰介紹,被告人黎懋軍等6人從互聯網等渠道獲知被害人身份信息、聯系方式、身體狀況等,利用被害人對疾病的恐懼,冒充醫生、專家、醫院財務人員等撥打被害人電話,以治療疾患,讓被害人購買藥品、設備及辦理退款需繳納一定費用等為由,騙取6名被害人298萬元。
另外一種是網絡搭訕型詐騙,被告人假意與人談戀愛,然后以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為由騙取錢款,為1件。
綜合來看,危害最大的是兩類:一是小恩小惠型,利用被害人愛賺小便宜的欲望實施詐騙,受害人多;二是威脅利誘型,利用了被害人恐懼后的不知所措或盲從心理,犯罪金額大。
近一半被告為未成年人
而調查發現,被欲望和恐懼套牢的不僅僅是受害人,還有一些被告人。
在18件電信詐騙案中,有7件被告人全部為未成年人。而2014年以來,浦東法院審理的各類未成年人涉詐騙罪案件一共才9件。
據少年庭法官單于馳分析,這7件案件都屬于小恩小惠型詐騙,反映出被告人社會經驗不足、易被騙入伙,法律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等特點,部分被告人曾對行為違法性產生過懷疑,甚至提出過疑問,但最終未能抵抗工作輕松、獎金提成高的誘惑。
而辛某案也有相似情況,“被告人文化程度較低,通過網絡招聘、老鄉介紹、路人搭訕等方式入伙,均稱護照被收、外出被限制、不控制詐騙賬戶,只是預支了少量生活費?!标懝忖赋?“從盲目擇業到身處異國的恐懼,再到積極從事詐騙,被告人的付出沒換回報酬,卻換來身陷囹圄,得不償失。"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國際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同時,部分文章和信息會因為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的變更失去時效性及指導意義,僅供參考。